由美国智库建立、大宗商品相关人士关注的预警系统显示,2023年6月以后,软质小麦、硬质小麦、玉米、大豆、大米这5种主食产品全部亮起价格过度波动的“红灯”。
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不仅让美国农作物的产量受损,还使得该国运输“大动脉”密西西比河的水位大幅降低。在美国农民即将迎来收获季节之际,密西西比河水位的降低意味着农作物的运输效率将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密西西比河水位的下降也使得运输成本大幅上涨,从圣路易斯向南的货运费率比三年平均水平高出77%。大豆运输联盟执行董事Mike Steenhoek指出,许多中西部农民有多种运输选择,但对于从美国出口的粮食来说,密西西比河下游运输成本的上升会带来伤害。
而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的气候状况也有可能成为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最新不稳定因素。根据澳洲农业部的数据,澳大利亚去年出口了72%的农产品,主要面向亚洲国家。其中小麦、大麦等谷物,以及牛肉的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举足轻重。
除了上述风险外,各国对粮食实施的出口限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风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仅有3个国家对粮食实施出口限制,而截至8月27日,此类国家数量增至19个。作为大米的最大出口国,印度除某些高端品种以外,于7月禁止出口大部分大米。限制粮食出口的国家的数量和涉及产品种类也在增加。
实际上,在印度宣布禁止大米出口后,由于需要泰国、越南等其他出口国充当替代供应来源,一些国家出现了囤积大米的现象。全球大米价格已经接近十五年来的最高水平。